桌上遊戲的稱呼蠻多的,在英文是用一般以table game 或board game來指稱這類遊戲。有人認為table game涵括的範圍較大,而board game則單指有遊戲板的遊戲。不過這個定義的爭議頗多,也很難界定。像Parlett(1999)說,board game是指任何可以在平面上玩的東西,而這個詞常常排除紙牌和骰子遊戲,但實際上,這詞應該排除哪些類型的遊戲卻又未有一致的看法。在中文裡有稱之為紙盤遊戲、紙上遊戲、版圖遊戲、局戲、桌上遊戲等名。私認為每種名稱因著眼的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解釋及認定的含括範圍。不過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稱呼則是用「桌上遊戲」這個名稱來含括各種有規則且可在平面上進行的遊戲,而這些遊戲中會分出輸贏,且遊戲的運作常會需要某些配件的操作。
桌上遊戲的分類與機制,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尤其現代遊戲有越來越多的不同機制結合及多元的呈現方式,讓分類這件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不過為台灣早期遊戲做分類倒不是甚麼難事。因為遊戲類型變化不大,機制重複性也高,所以還算蠻好分類的。早期遊戲大體上有以下類別及機制:
(一)遊戲盤類
遊戲盤類的遊戲,指的是遊戲裡有張遊戲紙盤,玩者遵循著遊戲規則,在遊戲紙上面操作配件。這類遊戲是桌上遊戲的典型,大部份講到桌上遊戲都會想到這類。這種遊戲的機制蠻多樣的,不過台灣老遊戲裡常出現機制大概就有兩種,一種是像美國Monopoly式(大富翁)的;另一種則是目標終點式的。以下就遊戲盤類型常見的機制做說明:
1.Monoply式
這種機制的遊戲最著名的就是Monopoly了(現譯做地產大亨),不過它還不是最早使用這機制的遊戲。很多資料都指出最早使用這機制的是一款由Elizabeth J. Magie所設計叫做The Landlord's Game(1904)的遊戲。這類型遊戲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擲骰來移動玩家的代表物,而玩家可以購置地產。當玩家踏上別人以購置的地產時,必須付出過路費。遊戲通常玩到所有人破產後,剩下的人就是贏家。但這樣遊戲的時間較長,因此通常有提供替代性的規則以利遊戲時間縮短。在老遊戲裡,除了大富翁以外比較著名的,像是十大建設銀行遊戲盤(圖1.2);其他也有很多類似的作品,如招財進寶(圖3,4)這種簡化的版本或是三國誌爭霸戰這類還加入戰鬥等題材的版本(圖5.6)。
pic.1 十大建設銀行遊戲盤
pic.2 十大建設銀行遊戲盤
pic.3 招財進寶
pic.4 招財進寶
pic.5 三國誌爭霸戰
pic.6 三國誌爭霸戰
2.目標終點式
終點目標式的遊戲,大抵上就是指誰先走到遊戲的終點誰就獲勝的遊戲。這類型遊戲通常有許多格子,玩家從起始的格子開始往前走。移動的機制大多依靠擲骰子往前走,格子裡面可能會有些敘述影響玩家的前進或後退。最後,當有玩家到達終點時,通常會獲勝並且造成遊戲結束。這種機制在老遊戲中出現相當頻繁,而且遊戲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此類遊戲最負盛名的應該是非洲尋寶了(圖7.8.9.10),誰先克服萬難走到中間發現寶藏誰就是勝利者。有些比較早期的遊戲紙,遊戲方式非常單純,就是擲骰往前走,到終點就獲勝,如小青蛙遊台灣(圖11);傳統遊戲升官圖(圖12)也是誰先升到最高點。
pic.7 非洲尋寶
pic.8 非洲尋寶
pic.9 非洲尋寶
pic.10 非洲尋寶
pic. 11 小青蛙遊台灣(終點在台中喔!)
pic. 12 升官圖
3.其他
其他不屬於上面那兩種常見機制的老遊戲,通常是蠻特別的遊戲,雖然不一定比較好玩,但都還蠻有特色的。像是小精靈遊戲(圖13,14),有點即時動作的遊戲;自己設定分配的遊戲勝利目標的幸福人 (圖16.17);職棒大賽(圖15)等。
pic.13 小精靈遊戲
pic.14 小精靈遊戲
pic.16 幸福人
pic.17 幸福人
pic.15 職棒大賽
(二)紙牌遊戲
紙牌類的遊戲,指的是遊戲的配件以紙牌為主,遊戲的進行以抽牌和出牌的方式來運作。在老遊戲中常出現的機制有二種,一種是像UNO的玩法;另一種則是像Touring的玩法。以下就這兩個常見的機制做說明:
1.Touring式
Touring是1906出版的一款紙牌遊戲,這是一款以汽車旅行為主題的遊戲。玩家打出里程牌行進,也可以打出如爆胎等阻礙以妨礙別的玩家出里程牌。當被阻礙時,玩家不可以繼續打里程牌,此時要打出解掉壞狀況的牌後才能繼續前進。遊戲裡還會有王牌,可以讓你完全避免某些壞狀況的發生。這種機制應該是台灣60~80年代間紙牌遊戲所套用的最大宗,大概10個遊戲就有7個是這種的。採用這機制的遊戲裡,筆者認為老遊戲中做的最精美的,莫過於是飛車龍虎鬥,除了精美外,遊戲規則也寫的明確許多;早年遊戲很少將出版日期標示上去,但這份紙牌遊戲卻也清楚的把各種資訊都標出,實數老遊戲中難得的認真之作(圖18~22)。其他還有關公過五關斬六將(圖23.24)、大家來破案(圖25)與少林寺十八銅人等(圖26.27)。
pic.18 飛車龍虎鬥全圖
pic.19 飛車龍虎鬥盒面
pic.20飛車龍虎鬥盒背(連同出版日期、著作人都有寫出)
pic.21 飛車龍虎鬥裡的台灣地圖
pic.22 飛車龍虎鬥中的紙牌
pic.23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
pic.24 關公過五關斬六將
pic.25 大家來破案的紙牌
pic.26 少林寺十八銅人
pic.27 少林寺十八銅人
2.UNO式
UNO的玩法當每次輪到玩家時,玩家可以打出手上的牌,而打出的牌必須和先前別人打的牌在某些條件上有相符之處。當打到最後一張時,必須喊UNO,否則會被罰再抽牌。遊戲一輪通常進行至有一個玩家打完全部手牌,該玩家即獲勝。而留下越多手牌的人,就會被扣越多分。遊戲可以進行很多輪,最後統計大家的積分。像這類的機制,在老遊戲裡面應用廣泛,而且抄的還蠻徹底的,比方像是聖鬥士星矢(圖28.29)、嚇破膽(圖30)等
pic. 28 聖鬥士星矢
pic. 29 聖鬥士星矢
pic. 30 嚇破膽
3.其他
不套用上述兩個機制的紙牌遊戲說實在不多,因為當時抄襲的風氣嚴重,幾乎沒有人願意想出新的東西。因此能跳出這兩個框架的紙牌遊戲,我想都應該會他們鼓勵鼓勵。像是筆者非常欣賞的一套紙牌遊戲天地牌(圖30.31.32),感覺當初設計的願景非常遠大,希望再造出另一個經典,可惜內容有點過於繁複,遊戲的規則我有掃描放在部落格中,有興趣可以下載來看看。另外還有個筆者小時候很愛的遊戲,包青天大審案(圖44.45),遊戲中玩家可能會扮演皇帝、包青天、犯人、平民等不同的階級,還要為被抓到的犯人決定判刑的輕重多寡等,其實規則上不很嚴謹,但確實十分趣味。
pic.31 天地牌
pic.32 天地牌裡的紙牌(猜猜這三位是誰吧?)
pic.44 包青天大審案
pic.45 包青天大審案
(三)棋類遊戲
棋類遊戲,通常指玩家放置或移動遊戲板上的棋子,而這樣的移動或放置會對其他的棋子產生影響。這類遊戲屬雙人對戰居多,但也有像跳棋那樣三個人玩的。除了傳統棋類象棋外,很多棋類遊戲中的棋子都有階級之分,規則中會界定哪些棋子可以剋哪些棋子。因此每個棋子都有他特定的角色和定位,不一定會有絕對的強弱。這類遊戲有獸棋(圖33)、虎棋(圖34)等比較傳統的棋類外,還有像是陸軍棋、動物棋、三軍棋這些到現在都還有人在玩的經典遊戲(圖35~38),附帶一提的是,獸棋、陸軍棋這類型的遊戲,可說是由華人原創,在諸多國外網站上都同意這個看法。
pic. 33 獸棋
pic. 34 虎棋
pic. 35 陸軍棋
pic. 36 陸軍棋
pic. 37 動物棋
pic. 38 三軍棋
(四)迷宮遊戲
這類遊戲,筆者稱之為迷宮遊戲。小時候,小孩子常常會在一張白紙上畫上像樹枝狀的線條,然後捲起來成為一個迷宮。然後拿迷宮給別人走,別人一邊走,迷宮的繪製者就會慢慢拉開紙捲,當遇到岔路時,闖迷宮的人就可以決定要往哪頭走。通常走到終點就贏了。這類型的遊戲,以前多叫做過五關,通常只是一張小小的紙,捲一捲就可以玩了。下面有幾張圖片就是這類型的遊戲(圖39~41),除此之外,我小時候有玩過一個這類型遊戲的進化版叫做倚天屠龍記2(圖42.43),除了走迷宮外還要用道具克服困難,也是蠻特別的遊戲。
pic.39 注意交通安全過五關
pic.40 卡通過五關
pic.41 盲劍客過五關
pic.42 倚天屠龍記2
pic.43 倚天屠龍記2
大體上老遊戲大概就常見於這幾個類別和機制,希望這樣的介紹可以讓大家對於早期出現的遊戲有概略的認識。
Reference
Parlett, D. (1999). The Oxford History of Board Ga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Jul 06 Tue 2010 00:08
老遊戲裡常見的類型與機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