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用碎布縫製了一個小提袋,
咖啡色、黑色的碎布交織而成
看起來好新好漂亮
孫兒覺得好大一個,就側背在肩上
晃著晃著高興地去幼稚園上學
裡面就如當年國編館課本所說
我的書包裡,有書也有筆...
歡樂之情洋溢在這一搖一晃之中
一路漫灑在石牌的自強街頭
孫兒搬來了台中,那只小布袋也跟來了
上珠算班、出門玩、或是回台北看您
都常常背著它,只是袋子漸漸小了
不再需要掛在肩頭
所以它便悄悄滑下手邊成為了一種手提袋
又直到它不敷裝入更多的書本、筆還有小皮球後
就默默的掛在鐵製床架的勾勾上
最後,
黑棕碎花袋是被收入了書櫃裡還是床底下
也沒人說個清楚。
不過歷經搬家及大掃除,總會被翻出來
拿起來左瞧瞧、右看看
「袋子好舊了,要丟掉嗎?」孫兒想著
端詳一會兒,碎花袋又被再度塞入某個收納的角落
「反正也不差這個空間...」,念頭出來的同時,
也浮現了老人家的面孔...
猶記得老家裡有好幾幢碎布拼湊的棉被
孫子總覺得這棉被好特別,怎麼花花綠綠的沒一塊顏色一樣
長輩說,這是阿祖和阿嬤縫的
幾十年前,老人家們自福建橫渡海峽而來
雖與歷史課本中國軍撤退的路線大不相同
但仍是一番刻苦掙扎的生命旅途。
爾後,鄉親們又陸續的前來老人家的家中尋求依靠,
(喔不~ 此時應該稱之為壯年人家...)
而早兩三年來的他們已經或多或少在這塊新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些生活基礎
因此本著對親族的關心,對後來到這土地的親戚朋友則不計家中貧苦的照顧
然而當年的經濟狀況,同時育養七八位小孩及數十名鄉親
可說是艱苦中的艱苦....
所以,「節儉」就成為老人家的行事準則
如此或可說明花花綠綠的馬賽克棉被是怎麼回事了!
碎花布袋也是這樣
稱職地裝入了老人家來台後三四十年來的精神
民三十六年來台,四十年後小碎花袋一針一線地縫製而成
雖生活條件丕變,但那想法、那精神卻堅定的沒有動搖
民國百年,孫竟也達而立之年
怎麼個,突然一陣思緒在上班中激起
是想到了您還是想到了碎花布袋嗎?
意念驟然飄回台中崇德路二樓的家裡
不及與父母打聲招呼,也不及與貓兒們玩耍
翻箱倒櫃地找,回想著碎花袋是在哪裡?
是在書櫃裡? 還是在床底下? 還是真的給丟棄了?
兒孫也說不個清楚...
只知道仍靜靜地沉浮在百年的洪流中
與現世及心中的價值相映成為了一種諷刺的對比
今日是您的百日
有點想您,會回來坐坐嗎?